“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悖论

归献3周前随笔86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悖论

            四川  归真

    又到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一派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但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想起一些同龄人的往事,因而想到了同在三月而卧轨自杀的海子那句有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来。

    这句话出自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原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大都对“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有如下的阐释:我眺望着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我可以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获得逍遥的精神自由的精神世界。“面朝大海,春花开”以日常生活的画面的精心描绘,揭示了一种较为朴素的愿望与真挚的情感。大海是作者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作者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作者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

    我很赞同以上很好的体会的分析,不过我想跳出本诗外看看是乎也有值得思考的东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是一句悖论的话。其原因如下:

   其一、从字面上看,“面朝大海”,怎么就“春暖花开”了呢?二者又有什么关系或是必然有关系么?当然诗有诗的语言,诗是情感的表达,不应对诗有过于理性表达的苛求,事实上海子要表达的是他理想的向往,仅仅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憧憬,诗的确是一句经典的诗,不然今天仍有许多商家还引用该句作为广告词,特别是海景房的开发商们怎么也舍不得这句诗的。无论讲得多么好听,还是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期待,事实上结果都是“面朝大海”,并不(无)“春暖花开”,这一下就找到开发商喜欢用这句诗的原因,让你怀着美好的愿景乖乖地把购房订单签了,但无论如何,你面朝的那一方永远也不可能有“春暖花开”的,但心存一个美好的愿望总有它积极的意义。诗是好诗,那就要看你如何理解和把握了。人啊!有时候需要感性一些,而有时候更需要理性一些,否则容易迷失,甚至上当。

    其二、海子本人的结局就对他这句诗是一个悖论的有力的诠释。今天看来,他不愧天才诗人,他的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短短的这段时间,不知他是怎样的心路历程?作者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这篇诗歌便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所以无论他的心态如何,但他的心愿是美好的,带着美好追求,满含幸福的期待,并且也是深情地对他人的祝福,从北京到山海关,真的面朝了大海,可结果眼前却无春暖花开的美景,抑或海子已得到精神的满足,对他来说这已经够了,甚至完满了。但我更愿意相信:他虽有过多次心灵的挣扎,此时需要的是一种解脱,也可以说追求的一种升华,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面朝大海”,自以为“春暖花开”了,但仅仅是自以为而已。这不是个悖论又是什么呢?理想与现实总是差得很远。但海子是个善良的人,虽然他在遗言中留下了“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所表达的善意,对自己短暂人生作如此的了断,即使是他自己的选择,但真的就与其他人任何人无关了么?今天看来,他的死却与他人有关,虽然他说他的死因与任何人无关,但他的死法却与他人有关,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出生农村的他,虽然在文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可以有更大更多的成绩,于己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更应该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至少他还未来得及或少于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父母及亲人的报答,在农村能够培养出来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这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父母也要经历多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煎熬,即使你去迎见了“春暖花开”,父母亲人却是终日悲哀,在这一点上就有了多与少的悖论;人生的路还很长,25岁就离世而去,这又是长与短的悖论。海子无疑给了正在压力重重的年轻人一个很不好的示范,虽然他是无意的,但他选择如此极端甚至残忍的方法却是很不可取的。一句话:他的选择是一个悖论,其结局自然也是一个悖论。

     其三、据说海子自杀时带在身边的遗物还有四本书: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梭罗的《瓦尔登湖》和《圣经·新旧约全书》,另外还有一个桔子。诗集、文学类的书当然是他的喜好,至于《圣经》对于基督徒来说则是一本关于信仰的书,所谓信仰说到底就是对终极的关怀,这个世界终究会怎么样?人终究会魂归何处?这是信仰要解决的问题,《圣经》正是要说明这些问题,并意在指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当然《圣经》也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有它的发行量大,它是影响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奇书,这当然不是在于它的文学性,在信仰者看来,是在它的启示性,因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或译:凡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作为文人的海子,他拥有这本书本不足为奇,他应该是读过《圣经》的,不然怎么会是随身携带包中呢?!从文学的角度去读圣经,当然可以吸取写作知识的营养,相信海子会有很大的收获的,但海子未必能从信仰的角度去读出《圣经》乃是生命之书,即使他读懂了书中关于创造、起源、人、生命、罪、信及永生的道理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不是懂得了多少道理,乃是“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10 )所以对于信仰者来说“你们查考圣经(或译: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 )“信”与“知”是两回事,“知”很重要,但“信”比“知”更重要。海子枕着《圣经》自杀令多少人费解。假如海子相信基督信仰,基督信仰里是禁止轻生的,十诫里面的第六条诫命“不可杀人”,当然也包括不可自杀,因为生命是上帝所赐。至于他灵魂所归何处,海子自己做了决定,终极之问由上帝来作决断,不过他的选择是与基督教所讲的信仰是相背的,这也就说明了他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结局的悖论。

    要解决以上的三个悖论,既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其实在人看来的确是相当难的,这就需要助力,这恰恰就是信仰,方能达到的自我完善,人要活出超越的人生、超脱的境界,才有那看不见的真实,绝不是海市蜃楼般的虚空与虚幻。先无需讲多少信仰的道理,无需先懂得多少信仰的道理,因为信仰是奇妙的,一个人只要相信耶稣会爱你、会救你就够了,从此开始,上帝就会在你人生中有奇妙的作为,你会为自己的改变而惊叹!

    由此再不断地追求下去,就会更加明白不仅是信仰的道理,也是指引人生的道理。

    所以我们坚信《圣经》中上帝的话:“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何6:3 )信靠上帝人生才是一派春光。阿们!

    本文非讲章,若觉有益,欢迎转发!主恩同在!

相关文章

基督徒的长寿观

   基督徒的长寿观            四川 归真益寿延年是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概莫能外。据传说秦始皇就曾...

牧师一天在干些什么

牧师一天在干些什么           四川   归真     牧师一天究竟在干些什么?不...

评论列表

归献
2024-03-11 08:12:18

春天到了,你是否找到人生的春天?

归献
2024-03-11 08:14:07

教内的朋友你看是否在理?教外的朋友请看是否有理?

归献
2024-03-14 02:11:09

信靠上帝人生才是一派春光。阿们!

归献
2024-04-12 06:25:11

人生是可以逆袭的,那要看你是否找对方法、是否找准方向、是否找到依靠、是否找到人生的春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